宇宙并没有义务让你理解它 ——题记 提到传统道家思想 《道德经》一定名声显赫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 对传统哲学、科学、政治、宗教 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《道德经》是除了《圣经》以外 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有一本书地位并不低于《道德经》 这本书里不但包含了道家思想 还把宇宙之说、上古神话不断延伸 这就是—— 《列子传》 ![]() 列子,名御寇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关于他的身世一直成谜 他所书的《列子》早佚 有观点认为该书为后世所著 甚至还有人认为 列子并非真人 据庄子《逍遥游》 列子可以“御风而行,泠然善也” 御风而行? 似乎练就了一身卓绝的轻功 而《逍遥游》中还记载 “他驾风行到哪里 哪里就枯木逢春,重现生机。” 在《尸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中 关于列子的描写也十分离奇 因此有观点认为列子是“仙 最终成仙升天的“高人” ![]() 在《道德经》中 老子用道德形成论述了宇宙的形成 而在《列子》中关于宇宙的起源 是这么说的: “昔者圣人因陰陽以统天地。夫有形者生于无形,则天地安从生?故曰:有太易,有太初,有太始,有太素。太易者,未见气也……” 这段话的意思是,列子认为 宇宙的形成到天地万物的出现 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而最开始的太易是元气没有形成的阶段 被称之为是“炁” 这是一种神秘的能量,也就是“道” 太初阶段元气开始出现 但气很模糊的状态 并没有具体的构成 而到了大始阶段 形状开始出现,万物开始有形 太素阶段也就是最终阶段 万物产生质量,万物彻底形成 ![]() 我们对于宇宙的探索依旧在不断追寻中 现代的观点认为,宇宙起源于爆炸 而爆炸后产生的电子、光子等粒子 逐渐变成原子、气体、星云…… 这与列子的观点不谋而合 而道家在几千年前就能窥见宇宙的奥秘 从虚无中诞生,从无到有的这种观点 并非常人能够得到 ![]() 在列子的黄帝篇中借用了《黄帝书》的一句话 “形动不生形而生影,声动不生声而生响,无动不生无而生有。” 这是最早的有无观念 老子、列子的“无”与“有”观念是内省时所见 是物质世界的本体的像 对应起佛教中《心经》“空”与“色” 道教对于物质在“静”状态中叫做“无” 佛教对于物质在“静”状态中叫做“空” 反之亦然 因此无论是佛、道教对于同一物质世界的认知 其内核是立体通透的 无独有偶,在西方会会把像素叫“原子” 不管怎么说,万法归宗 想要悟道,要做到虚极静笃 让心灵真正达到自然、无为的状态 这是我国古代道教所追求的 ![]() 对于现代人来说, 《列子》中记载了大量的寓言、故事 其蕴含的精神,如坚忍不拔、探寻真理等等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思想 值得我们传承和借鉴 |